一 、明确要求、方法
施工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要熟悉网络施工要求、施工方 法、材料使用,并能向施工人员说明网络施工要求、施工方法、材料使用,而且要经常在施工现场指挥施 工,检查质量,随时解决现场施工人员提出的问题 。
二、掌握环境资料
尽量掌握网络施工场所的环境资料,根据环境资料提出保证网络可靠性的防护措施:
为防止意外破坏,室外电缆一般应穿入埋在地下的管道内,如需架空,则应架高(高4米以上),而且一定要固定在墙上或电线杆上,切勿搭架在电杆上、电线上、墙头上甚至门框、窗框上。
室内电缆一般应铺设在墙壁顶端的电缆槽内。
通信设备和各种电缆线都应加以固定,防止随意移动,影响系统的可靠性。
为了保护室内环境,室内要安装电缆槽,电缆放在电缆槽内,全部电缆进房间、穿楼层均需打电缆洞,全部走线都要横平竖直。
三、区分不同介质
保证通信介质性能,根据介质材料特点,提出不同施工要求。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通信介质有许多种,不同通信介质的施工要求不同,具体如下:
光纤电缆
a.光纤电缆铺设不应绞结;
b.光纤电缆弯角时,其曲律半径应大于30cm;
c.光纤裸露在室外的部分应加保护钢管,钢管应牢固地固定在墙壁上;
d.光纤穿在地下管道中时,应加PVC管;
e.光缆室内走线应安装在线槽内;
f.光纤铺设应有胀缩余量,并且余量要适当,不可拉得太紧或太松。
同轴粗缆
a.粗缆铺设不应绞结和扭曲,应自然平直铺设;
b.粗缆弯角半径应大于30cm;
c.安装在粗缆上各工作站点间的距离应大于2 5米;
d.粗缆接头安装要牢靠,并且要防止信号短路;
e.粗缆走线应在电缆槽内,防止电缆损坏;
f.粗缆铺设拉线时不可用力过猛,防止扭曲;
g.每一网络段的粗缆应小于500米,数段粗缆可以用粗缆连结器连接使用,但总长度不可大于5 00米,连接器不可太多;
h.每一网络段的粗缆两端一定要安装终端器,其中有一个终端器必须接地;
i.同轴粗缆可安装在室外,但要加防护措施,埋入地下和沿墙走线的部分要外加钢管,防止意外损坏。
同轴细缆
a.细缆铺设不应绞结;
b.细缆弯角半径应大于20cm;
c.安装在细缆上各工作站点间的距离应大于0 5米;
d.细缆接头安装要牢靠,且应防止信号短路;
e.细缆走线应在电缆槽内,防止电缆损坏;
f.细缆铺设时,不可用力拉扯,防止拉断;
g.一段细缆应小于183米,183米以内的两段细缆一般可用"T"头连结加长;
h.两端一定要安装终端器,每段至少有一个终端器要接地;
i.同轴细缆一般不可安装在室外,安装在室外的部分应加装套管。
双绞线
a.双绞线在走廊和室内走线应在电缆槽内,应平直走线;
b.工作站到Hub的双绞线最长距离为100米,超过100 米的可用双绞线连结器连结加长;
c.双绞线在机房内走线要捆成线札,走线要有一定的规则,不可乱放;
d.双绞线两端要标明编号,便于了解结点与Hub接口的对应关系;
e.双绞线应牢靠地插入Hub和工作站的网卡上;
f.结点不用时,不必拔下双绞线,它不影响其它结点工作;
g.双绞线一般不得安装在室外,少部分安装在室外时,安装在室外的部分应加装套管;
h.选用八芯双绞线,自己安装接头时,八根线都应安装好,不要只安装四根线、剪断另外四根线。
布线管理
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技术,要保证布线系统完工后达到标准规定的性能指标,必须保证施工按规范的规定进行,抓好工程管理。
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施工按以下步骤进行:施工准备?管槽施工?放线?端接,每一步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下:
1、施工前的准备
施工前认真进行环境检查及器材检验,发现不符合条件应向甲方提出并会同有关施工单位协调处理。
2、施工前的环境检查
在安装工程开始以前应对交接间、设备间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,具备下列条件方可开工:
交接间、设备间、工作区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。房屋地面平整、光洁,门的高度和宽度应不防碍设备和器材的搬运,门锁和钥匙齐全。
房屋预留地槽、暗管、孔洞的位置、数量、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。
对设备间铺设活动地板应专门检查,地板板块铺设严密坚固。每平方米水平允许偏差不应大于2MM,地板支柱牢固,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的接地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要求。
交接间、设备间应提供可靠的电源和接地装置
交接间、设备间的面积,环境温、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定。
3、施工前的器材检验
器材检验一般要求:
A.经检验的器材应做好记录,对不合格的器材应单独存放,以备检查和处理。
B.型材、管材与铁件的检验要求:
C.各种型材的材质、规格、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,表面应光滑、平整、管槽施工
D.桥架及槽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规定,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。
E.桥架及槽道水平度每平米偏差不应超过2MM。
F.垂直桥架及槽道应与地面保持垂直,并无倾斜现象,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。
G.两槽道拼接处水平偏差不应超过2MM。
H.吊顶安装应保持垂直,整齐牢固,无歪斜现象。
I.金属桥架及槽道节与节间应接触良好,安装牢固。
J.敷设管道的两端应标志,表示出房号、序号、和长度。
K.管道内应无阻挡,道口应无毛剌,并安置牵引线或拉线。
L.安装机架、配线设备及金属钢管、槽道接地体应符合设计要求,并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。
M.放线
N.缆线布放前应核对规格、程序、路由及位置与设计规定相符。
O.缆线的布放应平直,不得产生扭绞、打圈等现象,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。
P.缆线布放前两端应贴有标签,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,标签书写应清晰、端正和正确。
Q.电源线、信号电缆、对绞电缆、光缆及建筑物内其它弱电系统的线缆应分离布放。各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。
R.缆线布放时应有冗余,在交接间、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一般为3-6M,工作区为0.3-0.6M;光缆在设备端预留长度一般为5-10M。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。
4、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:
A 非屏蔽4对双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,在施工过程中应至少为8倍。
B 屏蔽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-10倍。
C 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。
5、在进行信息端口的连接时应满足以下要求:
1)在进行端接前先检查线缆终端的标签是否完整,如有损坏一定要按顺序端接。
2)在打线时认准线号,线位色标,不得颠倒和错接。
3)在端接时,每对双绞线尽量保持扭绞原状。
4)拔除保护套均不能挂伤绝缘层,必须使用专用工具剥除。
5)双绞线在与信息插座和配线架模块连接时必须符合568A或568B的要求。
6)在信息插座和配线架端接完毕后,必须标志,并记录入档。
以上是对布线施工与管理的一些浅谈。仅供参考。